猫言猫语

【书摘】沃尔特·李普曼《舆论》

      无疑,美国人的进步观与其经济状况和人性特点所折射出的大量社会现实是相符合的。它将不计其数的斗争、强烈的占有欲和对权力的极度渴望转变为生产劳动。直到今日,它始终未曾严重挫伤过这个社会中活跃分子的活跃本性。正是这些人创造了一种文明,这种文明使他们在工作、交/媾和娱乐中都能获得充分的满足感。而他们对山川、原野和远方的征服以及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所获得的胜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宗教的功能,即生成某种具有普适性的交融感。这种模式依照理想-实践-成果的顺序运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竟致使任何试图对其提出挑战的人都被当做反美分子。

      然而,人们在这种模式下描绘出的世界必然是狭隘而片面的。将进步等同于“发展”的思维定式意味着社会环境中的诸多方面都被直接无视。总体而言,美国人由于对眼下这种关于“进步”的刻板印象深信不疑,因此习惯性地对不符合“进步观”的东西视而不见。他们看到了城市的扩张,却无视了贫民窟的增多;他们为人口普查的结果欢呼雀跃,却无视空间的过度拥挤;他们骄傲地展示社会的成长,却无视农民和无法融入社会的移民群体的漂泊生活;他们疯狂地发展工业,却罔顾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他们组建巨头公司,却将对产业关系的协调抛诸脑后;他们将美国打造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却未曾想过以怎样的体系或理念去摆脱自身孤立无援的境况。

很熟悉吧?看起来不只是昔日的美国。

李普曼在这本书里主要讨论了“刻板印象”和“拟态环境”两个概念,而前者与网络上普遍的滥用不同——或是说前者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中的“刻板印象”。《舆论》属于新闻政治学一类的书籍,读起来生动而有趣,但也不免带有一种精英主义式的高高在上与唯理性论的色彩。但这样的叙述,对学院派的知识分子而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每一种理论都天然存在盲点。”

评论